龙宫果财经网

当前的位置是:主页 >> 地产

小心!这些人的钱危险了!

时间:2021-09-30 来源网站:龙宫果财经网

小心!这些人的钱危险了!

现在流行一种说法:富人都借钱,穷人才存钱,要想变成有钱人,先从借钱开始。

这个说法让我毛骨悚然!

要知道,有钱人借钱一般是用来做生意,只有当他认为利润能够覆盖掉贷款利息并且还能有赚头的时候,才会借钱去补充流动资金或者扩大生产规模。

而现在的很多人,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根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思,盲目借钱买名牌、买车、或者投资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项目,结果弄得年纪轻轻就背负了一身的债务。

这就是没有建立正确的负债观,今天来聊聊这事。

01

建立正确的负债观,首先要知道:什么是良性负债,什么是恶性负债。

什么是良性负债呢?

其实就是这笔负债的理财收益要超过贷款利息。

比如公积金贷款就是典型的良性负债:你用公积金贷款买了一套房,如果你的房子拿出去出租,月租金比月还款额高的话,这种负债让你受益了;

如果房子用来自住,本该用于还房贷的钱,你拿去买理财产品,市面上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利率都高于公积金贷款利率,因为目前五年内公积金贷款利率是2.75%,五年以上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是3.25%;这也会让你受益,受益超过利息。

什么是恶性负债呢?

恶性负债就是要偿还的利息高过理财收益,并且这个钱是用来消费。

比如各种信用分期,高利贷等。

以花呗分期为例,在天猫上消费1万块,分12期偿还,分期费率是8.8%。

乍一看似乎挺便宜,但是不要忘了每个月都在还本付息,到第六个月的时候要偿还的本金只有五千多了,但是收取手续费还是按1万块算的。实际年利率的计算方法应该是:

实际年利率=每期费率*分期期数*24/(分期期数+1)

这样算下来,实际分期利率大概是16.2%。

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,年化收益率能达到这个数的,凤毛麟角,这就属于恶性负债。

02

如何树立正确的负债观?

一、学会判断负债是否合理

主要看三个指标:

资产负债率=(负债总额/资产总额)*100%

还款比重=月还款额/月收入

家庭备用金维系的时间

举个例子:

一个家庭房子、车子加一起值500万元,存款50万元,欠银行贷款200万元,家庭收入每月4万元,月供1万,信用卡还款每月5千,家庭月消费大概1万。那么现在这个家的负债率是200/(500+50)≈36%。

还款比重=(1+0.5)/4=37.5%。家庭备用金维系的时间=50/(1+0.5+1)=20(个月)。

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以50%为警戒线,超过50%就比较危险了;

还款比重尽量控制在30%-50%范围内;

家庭备用金维系时间最好是在18个月以上,这样的负债是处于合理水平的。

二、控制良性资产,抵制恶性资产

房贷属于良性资产,建议尽量走公积金贷款,并且尽量延长贷款年限。

这样你的财务链就会比较宽松,可以缓解家庭财务压力,有多余的钱可以做些理财。

车子尽量不要贷款买,而且不要买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车。

毕竟车是消耗品,不会增值,只能贬值,而且贬值速度非常快,贷款买是非常划不来的,而且车子对大部分人而言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,如果不是出于做生意需要,实在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。

合理利用信用卡,远离各类高利贷。

信用卡不是不能用,而是要合理使用,避免过度消费。

切记不要拆东墙补西墙,也不要用信用卡的分期付款,利率高的吓人。

我以招商银行(600036)信用卡为例,看看分期的每期费率是多少:

小心!这些人的钱危险了!

每期手续费=分期总金额×每期手续费费率

虽然分期的费率看起来不多,但实际折合年化利率就很高了,基本都超过年化15%。

小心!这些人的钱危险了!

还有,现在很多信用卡中心,经常给你打电话提供贷款,秒到账,额度在2万到几十万不等,可以分期还款。

告诉各位,不到万不得已,千万不要答应,利息也不低。

以招商银行信用卡为例,利率是按天算的,日利率0.05%,也就是说每借一万元每天支付5块钱的利息,合年化18%。

还有就是远离高利贷,但凡月息超过2%就是高利贷了,碰都不要碰。

合理配置保险,有效抵制恶性负债。

为啥说保险可以抵制恶性负债呢?因为重大疾病、意外伤害、天灾人祸等也属于恶性负债,而保险的作用就是在风险发生前,存一笔钱到保险公司,一旦触发了赔付条件,可以按合同得到一笔赔款,用来抵御疾病给家庭带来的风险。

三、努力工作,增加收入来源渠道

一方面努力工作,提升职场竞争力,自然薪水就会上浮;另一方面多开辟一些收入来源,比如兼职健身教练、滴滴司机、撰稿人等。

四、量入为出

这里说的是节流,该花的花,不该花的坚决不花,衡量该不该花就是看是否为刚需,比如奢侈包包鞋子就不是刚需,但是小孩的学费就是刚需。

总之,理财就是要开源节流,合理利用良性负债为资产增值,遏制恶性负债,因为那只会把你一步步脱下深渊。

PS:你GET到了么?
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财妈说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